国产CT替代浪潮汹涌而来
以下文章来源于诗与星空 ,作者路过银河,仅供学习交流
【资料图】
开门见山的说,星空君认为,在自主可控领域,有三个赛道是黄金赛道:一是芯片;二是信创;三是高端医疗装备。
至于新能源,已经是牛夫人了。
芯片赛道,由于最核心的光刻机还未彻底解决,所以还会有资本蜂拥而至,至少还有五年的黄金期;
信创赛道,大规模的软硬件替代刚刚兴起,尤其是金融和电信巨头信创替代的成功,让上下都有了全面推进的信心;
高端医疗装备赛道,被很多人忽视了,这也是一个庞大市场空间的赛道。
为了应对老龄化人口的进展,中国未来的目标可能是到社区医院都有CT,到边远县城医院都有手术机器人(无明文表述,是星空君根据各文件总结出的结论,个人不对此言论负责)。
越来越多的社区医院开始采购CT机,而采购标准里都有一条:国产(国际巨头在中国生产的也算)。
这给了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企业巨大的成长机会,也许你会说,你看迈瑞医疗已经飞了很久了。但星空君觉得,不要只看个别公司,这个市场空间极其庞大,完全容得下大中小玩家。
很多中小医疗设备厂商,尤其是核心环节自主可控的CT机厂商,特别值得关注。
比如,赛诺威盛。
01 赛诺威盛的核心技术
公司董事长付诗农先生曾在航天二院206研究所担任工程师,后加入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从事CT、影像医疗相关工作。
2012年,赛诺威盛成立。2023年,公司在科创板申请IPO。
数据来源:同花顺iFind,制图:诗与星空
招股书尚未更新2022年年报,从三季报推测,公司营收规模大概率超过上年同期。
但是公司2019年以来持续亏损,且短期没有扭亏为盈的迹象。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近期研发投入和销售费用比较高,虽然毛利率在30%左右,仍无法覆盖费用。
除了GE、飞利浦等国际巨头在中国设厂外,联影、东软等国产CT厂商的产品已经非常接近国际水准。
在这些巨头面前,赛诺威盛靠什么立足呢?
两点。
一是核心配件探测器做到了自研。探测器作为将 X 光光子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组件,是 CT 影像链的核心部件之一,其优劣对最终图像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。公司在探测器技术方面突破国际知名厂商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,现已完成多款自主探测器模块的定制化开发工作,自主研发的背照式探测器模块可四向拼接,实现探测器排数的灵活增减;专利微晶一体化探测器,将传统探测器中 X 光到数字信号转换过程结构集成到小于 5mm 的空间内,缩短信号路径进而将噪声降低了一个数量级,处于行业先进水平。
二是公司的软件产品实力强劲。公司 CT 设备搭载了自主研发的智能医学影像处理软件和高级应用,借助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实现信息快速共享,弥补当前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,实现诊断、治疗、 智能辅助等功能的有机结合。
CT核心配件不比光刻机,中国企业一点点攻克没有太大难度,甚至GE、飞利浦为了接到中国的订单,在去在中国的子公司生产核心配件。而医疗影像行业的上云,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弯道超车机会。
2020年的时候,阿里达摩院依托阿里云推出的AI快速辅助诊断软件,准确率高达97以上,可以说超越了大部分普通医师。传统的洗片子、大夫人工看片子的时代,正在迅速的被AI云端看片子取代,而医疗云的高速发展,让中国的医疗影像企业和国外巨头站在了同一起跑线(甚至还领先一点点)。
02 差异化竞争
公司成立于 2012 年,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,资金实力、团队规模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与 GE 医疗、飞利浦医疗、西门子医疗等知名跨国公司及联影医疗、东软医疗等国内一线品牌相比存在差距。
公司选择了比较务实的定位:差异化竞争。结合自身经营实际及行业判断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,稳扎稳打推出多款差异化 CT 产品,尽可能的缩小与国内一线品牌差距并确立自身市场地位。
从全国销量情况看,赛诺威盛份额占比很小,但是这个市场越来越大。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采购资金预算较低,公司的中低端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。
招股书显示,公司的低端CT设备平均价格仅在110万左右,远低于国际大品牌,甚至和国产联影相比,也有较大的价格差距。
03 规模扩张,资金缺乏
资产负债表显示,公司借款连年增加。
2022年三季报中,短期借款超过5100万,但没有长期借款。
星空君曾在《财技》等书中介绍,账面只有大额短期借款却没有长期借款的企业是需要警惕的。
原因可能是公司缺乏有价值的可抵押的资产,难以从银行贷到长期借款。
数据来源:同花顺iFind,制图:诗与星空
公司账面只有1000多万固定资产,很显然很难得到银行的信任。这也导致公司扩张乏力,上市融资是比较好的一条路。
只不过,星空君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产生了疑问,同行联影医疗的固定资产超过20亿,尽管二者经营规模不同,但仅有1000万的固定资产是很难说得通的: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,不可能只值1000万吧?
在生产模式介绍部分,招股书称,公司采取以订单需求并结合销售预测驱动的生产模式。CT 设备生产所用核心零部件的图纸、技术参数在自主设计完成后, 通过定制化采购的方式向供应商采购,其后公司按照自身的工艺控制流程进行整机装配、软硬件系统集成、整机系统调试及成品检验等。公司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生产体系,提高生产效率,缩短产品交付周期。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持续进行质量检测,在重要组件组装等关键环节设置质量检验工作,并在整机组装完成后进一步质量检验。
结合公司的生产流程,莫非是在客户的厂房进行组装?
- END -
免责声明:本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、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、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)为核心依据的分析研究;诗与星空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公正,但不保证其准确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等;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诗与星空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为承担任何责任。
标签: